东方旅游在线 www.east-trip.com
蛇岛老铁山******自然保护区


      蛇岛老铁山******自然保护区
      位于辽东半岛南端,大连市旅顺口区西部,是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野生动物类型保护区,是环保系统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由蛇岛和老铁山地区两部分组成,总面积14595公顷,其中蛇岛面积155公顷(包括蛇岛周围200米海域)。主要保护对象是蛇岛蝮蛇和候鸟及其生态环境。1981年成立了保护区管理处,现已更名为辽宁蛇岛老铁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下属单位有蛇岛老铁山自然博物馆、大连蛇岛医院和大连蛇类蛇毒研究所。1993年首批被纳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单位。
      地理位置
  蛇岛老铁山保护区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四周环海的蛇岛及其周围200 m海域,面积155 hm2(以下简称蛇岛地区)。二是以老铁山为代表的陆地部分,面积为14,440 hm2,包括老铁山、老虎尾、九头山及其周边地区(以下简称老铁山地区)。
  蛇岛又名蟒岛,小龙山岛,位于旅顺西北方的渤海中,东距陆地5.3海里,南距海猫岛5海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20°58′40″,北纬38°57′00″。岛屿呈西北—东南走向,长约1,460 m,宽约760 m,总面积155 hm2,其中岛屿面积73 hm2,水域面积82 hm2,主峰海拔215 m。
  老铁山地区位于辽东半岛南端,大连市旅顺口区的西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21°05′07″~121°15′05″、北纬38°43′18″~38°57′00″。北起北海街道黄泥湾海域,南至老铁山东南角,西临渤海,东部以北海街道到旅顺口区新市街一线为界;北西南三面临海;南北长约27 km,东西宽约12 km,面积14,440 hm2,其中海岸线长74.1 km。
      地质构造
  蛇岛原是胶辽古陆的组成部分,约在一亿年前形成,经过燕山运动,使久经剥蚀的古陆褶皱成山(被挤起巨石)。到中新世(距今约2000到1000万年前),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发生了辽河断裂,导致渤海下陷,古陆剥蚀平原被水淹没,山峰形成岛屿。最近几百万年来,几经海退海侵,在蛇岛海拔20~30 m、60 m、160 m的悬崖上均留下了海蚀遗迹。蛇岛上出露的岩石均为震旦亚界中部的硅质岩,与辽东半岛陆地上所见的岩石相同。自下而上分为五层,依次为细砾砂岩、石英砾岩与砂岩互层、石英砾岩、粗粒石英砂岩和石英岩。岛的东南部有少量的灰绿岩脉。
  老铁山地区在地质构造上属于中朝准地台的复州-大连凹陷区。在新生代的喜马拉雅期,以老铁山至复县老帽山为中轴继续上升,其西翼同时沉降,地势基本与现代雷同。由于古气候多次变化,亦出现多次海退海进和海岸带的变迁。老铁山地区出露的岩层主要为太古界震旦系地层,以分布在老铁山东坡的混合岩和片麻岩为代表。区内广泛分布的地层为震旦系石英岩,石英砂岩、板岩和千板岩。
      地貌特征
  蛇岛的四周海蚀地貌和重力地貌十分发育。典型的海蚀地貌有海蚀崖、海蚀沟、海蚀柱、海蚀阶地等。蛇岛地层皱褶与断裂十分发育,又在现代强烈的融冰风化、海蚀作用下,裂缝纵横,洞穴遍布,为岛上的蝮蛇提供了良好的生境。岛的周围除东南有一片卵石滩外,均为悬崖峭壁。
  老铁山地区在地貌分区上属侵蚀剥蚀低山丘陵区。陆地地貌类型主要有侵蚀剥蚀小起伏低山,侵蚀剥蚀高丘陵,侵蚀剥蚀低丘陵,山麓冲洪积台地,海积冲积平原,海蚀台地和海滩。
  侵蚀剥蚀小起伏低山 老铁山主峰海拔465.6m,是黄渤二海的陆地分界线。山体由古老坚硬的石英岩组成,为一前坡陡,后坡缓的单面山,是保护区的核心区之一。
  侵蚀剥蚀高丘陵 侵蚀剥蚀高丘陵海拔在200m左右,相对高度150m以下,多由坚硬的石英岩或石英岩夹板岩组成,丘陵较为陡峻,坡度一般在15-25°。高丘陵分布在黄泥湾的南部、江西街道的南部和旅顺口的南部,其中北部的九头山海拔171m,老虎尾的鸡冠山海拔171m等为代表,是保护区内的另外二处核心区所在地。
  侵蚀剥蚀低丘陵 侵蚀剥蚀低丘陵海拔150m以下,相对高度100m以下,由太古界的片麻岩和其它混合岩组成,起伏和缓,顶面平坦,已逐渐演变为波状起伏的准平原。低丘陵主要分布在高丘陵的外围与平原台地的过渡带上。
  山麓冲洪积台地 分布在老铁山北麓逐渐向平原的过渡地带。海拔50-100m,起伏高度为20-50m,其前缘多为黄土状土组成,后缘逐渐由洪积物代替,其上冲沟密集,有的沟深可达10m,宽10-20m。
  海积冲积平原 分布在本区中部,自北向南延伸,近海边多为海积物,与海滩连接,近丘陵多为冲积洪积物,地面平坦,为本区的农耕地带。
  海岸及海岸地貌 本区三面环海,海岸线长近74.1 km,老铁山西角以东属港湾型基岩海岸。海岸岬角突出,深水逼岸,水下斜坡陡急。在海崖前发育规模不等的海蚀平台或岩脊滩。老铁山西角以北,地势逐渐趋于低平,出现小型的港湾,如羊头湾和双岛湾滨海湿地及大甸子的双岛湾沙堤,两堤之间的泻湖等均已开发为盐田。
  本区的海蚀地貌十分发育,沿海广泛分布的海蚀阶地,海蚀岩脊滩和海蚀崖。老铁山和艾子口的海蚀崖高达50 m以上,崖上分布大量海蚀洞,崖前海蚀柱高达15 m,崖下倒石堆十分发育,为滨海鸟类提供了优越的栖息环境。
      气候类型
  蛇岛的气候属于温带亚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0℃左右。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不低于-8℃。冬季冻土深度不超过75cm。最热月8月的平均气温在26℃左右。无霜期20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575mm。70%的降水集中在6、7、8三个月中。蛇岛孤立于渤海之中,具有风日多、风力大的特点。夏季盛行偏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
  老铁山地区属温带亚湿润季风气候,根据旅顺1951-1975年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10.2℃,极端高温34.6℃,极端低温-19.3℃。日均温≥10℃的年积温3,665℃,无霜期20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614.5mm。降水量在空间上的分布是自东向西逐渐减少。该区年平均风速在6.0m/s以上。以偏北风和偏西风为主。
       土壤类型
  蛇岛上的地带性土壤为棕壤,绝大部分是发育在石英岩类风化壳上的棕壤性土,坡积棕壤面积较小。土体厚度平均在75cm左右,最深达1m以上,分布不均,有机质含量较高,含量可达7.77-13.67%。除裸岩地段外,一般20-60cm厚。比较厚的土层为蛇岛蝮蛇冬眠提供了有利条件。
  老铁山地区的土壤分为典型的地带性土壤—棕壤,同时还零星分布着一些地域性土壤­—草甸土、风沙土、盐土和水稻土,共5个土类7个亚类。棕壤为3个亚类,面积约19.7万亩,其中棕壤土11万亩,该亚类土层薄,坡度大,易发生水土流失。棕壤亚类5万亩,潮棕壤亚类3.7万亩,一般为耕地,还有部分菜园,是重要的产果产粮区。
  草甸土只分一个亚类,面积约1万亩,该亚类土体深厚,质地适中,土地肥沃,是主要的产菜产粮区。风沙土和盐土各为一个亚类,该亚类主要分布在海岸边,土体沙性大,含盐量高,经改良后可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增加植被覆盖率。两个亚类总面积约为0.3万亩。水稻土只一个亚类,面积不足千亩,主要栽种水稻等水生作物。老铁山地区各类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65%,其中农业土壤为1.43%。菜田有机质含量较高,平均为2%。
  老铁山地区土壤障碍因素主要是土层较薄,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如棕壤性土 11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 43%,必须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改良利用,一是要退耕还林,二是修筑梯田,三是采取工程措施治沟垒坝。
      河流水系
  蛇岛上无固定河流,仅在降水时沿山沟形成若干径流,很快就消失,因此,水分成为制约蛇岛植被和野生动物的一个重要因子。
  老铁山地区大小河流十几条,绝大部分是季节性的干河,雨季水势迅猛,喧泄急快,洪水过后立即干枯。长年流水的两条河:一是鸦户咀河,发源于铁山镇对庄沟水库,向北流至南鸦户咀村,再转向东,经盐滩注入黄海港湾,全长约11.5公里,流域面积1,000 hm2,二是江西河,发源于旅顺口区三农场北甸子村,向北经大潘家村、隋家村、经盐厂而流入渤海双岛湾,全长7.7 km,流域面积600hm2。另外还有六座水库,总库容量为37.8万m3,一是铁山镇对庄沟水库,库容量为29.9万m3;二是铁山镇杨树沟水库,库容量为14.1万m3;三是江西镇大潘家村的八一水库,库容量为25.5万m3;四是双岛湾镇大甸子村的军民水库,库容量为13.5万m3;五是台山西村的台山西水库,库容量为11.9万m3,六是曲家村曲家水库,库室是为42.9万m3。老铁山地区地表水年径流量为1916.8万m3,区内人均地表水占有量330 m3/人,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2.0%。
      植物资源
  蛇岛植物组成属于华北植物区系。共记录有65科210种野生维管束植物。由于受强烈海风的作用,岛上的乔木林多变为矮林状态,形成独特的海岛矮林。矮林的外貌特征表现在有明显的主干,但是高度一般在3-4m。蛇岛矮林主要种类包括:
  栾树矮林 分布在向阳陡坡,树高平均2.0m左右,土层厚的地段树高可达3-4m,乔木层盖度60-70%,伴生少量麻栎、小叶朴、黄榆和辽东栎。
  黄榆矮林 黄榆矮林分布于山脊或向阳陡坡。乔木层高2.0-2.5m,土层厚地段树高可达3-4m,盖度70-90%。黄榆为建群种,混生少量的小叶朴。
  灌丛及灌草丛 灌丛分布于林缘。建群种有叶底珠,胡枝子、李叶溲疏、三裂绣线菊、盐肤木、小叶鼠李、酸枣和万年蒿等。灌草丛分布在山坡下腹,指以中生或旱中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建群种,其中散生一定数量灌木的植物群落。建群种主要有白羊草、黄背草、芒、荻、大油芒等。
  老铁山地区的植物属于华北植物区系,已经记录的维管束植物有422种,分属85科。代表植物有赤松、油松、麻栎、栓皮栎、槲树、槲栎、臭椿、酸枣、荆条、扁担木、山花椒、黄背草、桔草、白羊草、细柄草等。此外,老铁山产的老铁山腺毛茶藨为该区的特有树种。海州常山为亚热带树种。该区目前营造的大面积刺槐和日本黑松均系引进种,这两个树种已适应该区的生境,落地种子均可正常发芽,生长成幼树,形成半天然林。
  老铁山地区的植被属于暖温带夏绿阔叶林地带的北部落叶栎林亚地带。主要的天然和半天然植被类型包括赤松林、日本黑松林、刺槐林、麻栎林、蒙古栎林、酸枣灌丛、三裂绣线菊灌丛、胡枝子灌丛、黄背草灌丛、野古草灌草丛、白羊草灌草丛和结缕草草甸。人工植被主要为农田和果园。主要植被类型为:
  针叶林 包括赤松林和日本黑松林。
  分布在低山和高丘陵的山体上部,坡度较大,土层厚在20-30 cm,常有石砾出露。目前该区内针叶林的面积为5250 hm2,占所有林地面积的75%。针叶林郁闭度一般在0.2-0.7左右,树高4-8m,胸径4-8cm,属幼龄林。林下灌木主要有山花椒、细叶胡枝子、绒毛胡枝子、多花胡枝子、胡枝子、酸枣、土庄绣线菊、花木兰、朝鲜鼠李、茅莓悬钩子和南蛇藤等。草本植物层盖度一般在30-60%,主要有低苔草、矮丛苔草、早春苔草。伴生有黄背草、野青茅、翻白萎陵菜、伏茜草、多叶隐子草、丛生隐子草、蓝萼香茶菜、霞草、少花野菊和结缕草等。
  柞树林 建群种包括麻栎、槲树、辽东栎和蒙古栎等,均为乡土树种。分布在山丘的向阳坡地,坡度在15°-30°,土层稍厚。郁闭度0.4-0.6,树高4-9m,胸径5-15cm,多为幼林。其中常混生有赤松。林下灌木主要有花木兰、绒毛胡枝子、多花胡枝子、胡枝子、苦参、山花椒、三裂绣线菊、叶底珠、锦带花和五脉百里香等。草本植物层盖度30%~60%,主要种类有矮丛苔草、地榆、变色白前、蓝萼香茶菜、火绒草、鹅绒萎陵菜和霞草等。
  刺槐人工林 广泛分布于该区的低山丘陵和平原。林龄一般在10-20年,亦有30-40年的壮龄林。刺槐抗性强,适宜在土层薄的干山坡生长。郁闭度一般在0.2-0.6左右,多为纯林,树高8-20m,胸径10-35cm。灌木层盖度较小,一般在10-20%。主要有榛子、胡枝子、山花椒和酸枣等。刺槐林草本植物稀少,仅见有零星分布的矮丛苔草、霞草、火绒草和黄蒿。
  落叶阔叶灌丛 老铁山地区的灌丛按照建群种划分,主要有酸枣灌丛、山花椒灌丛、三裂绣线菊灌丛。这些灌丛占据着低山丘陵的石质山坡,或分布于林间,或分布于低丘陵人为活动频繁地段。灌木层高0.5-1.5 m,总盖度50%-80%不等。其中混生10余种灌木,主要有扁担木、山刺玫、万年蒿、胡枝子、多花胡枝子、细梗胡枝子、细叶胡枝子、花木兰、叶底珠、锦带花和五脉百里香等。
  草本植物层盖度在30%-60 %。主要有矮丛苔草、早春苔草、霞草、地榆、黄岑、乳浆大戟、瓜子金、风轮菜、东北杜蒿和黄背草等。
  落叶阔叶灌草丛 老铁山地区多见的灌草丛主要是白羊草灌草丛、黄背草灌草丛、野古草灌草丛、丛生隐子草灌草丛和结缕草灌草丛。灌草丛是人为活动极为频繁,森林和灌丛被破坏之后形成的群落,多分布在林间和低丘陵村屯附近。土层瘠薄,粗砂碎石出露,群落盖度一般在30%-80%不等,高度为20-60cm。
  草本植物有时高于灌木。草本植物除了建群种外,尚混生多叶隐子草、宽叶隐子草、北京隐子草、丛生隐子草、中华隐子草、细叶白前、山鸡儿肠、霞草、野古草、芒、荻、石竹、细叶婆婆纳、鬼针草、猪毛菜和细柄草等。
  散生灌木主要有酸枣、多种胡枝子、万年蒿、花木兰、三裂绣线菊、苦参和五脉百里香等。
  盐生草甸 盐生草甸分布于沿海高潮线以上的淤泥质重盐化草甸土上,其群落盖度20%-30%。建群种植物主要有獐茅、匙叶矶松、付氏矶松、翅碱蓬、辽宁碱蓬、海篷子、大穗结缕草、芦苇、毛芦苇、狼尾草和马蔺等。在个别地段尚出现有小乔木柽柳和小灌木杠柳。
  果园和农田
  果园:老铁山地区是暖温带水果产区,主要品种有苹果、桃、大樱桃、葡萄,近年又发展了一定的干果品种(如枣、栗子等)。
  农田:老铁山地区谷物以玉米为主,其余为菜园。
      动物资源
  一 蛇岛蝮蛇
  蛇岛因生存大量的蛇岛蝮蛇(Gloydius shedaoensis)而得名。蛇岛蝮蛇也是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之一。蛇岛独特的海岛生态系统造就了蛇岛蝮蛇特殊的生活习性,蛇岛蝮蛇主要以南北迁徙的小型候鸟为食,一年有两个活动高峰期,五月为第一个活动高峰期,九月上旬到十月上旬是第二个活动高峰期,在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则进入“夏眠”和“冬眠”。
  蝮蛇种群数量与采食特性:蛇岛上的主要动物是蛇岛蝮蛇,其种群数量在20,000条左右,它是蛇岛的主宰者,是一种管牙类的毒蛇,在分类上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爬行纲-蛇目-蝰科-腹亚科,成体蛇的体长一般在70-90cm左右。蛇岛上的生态环境很适宜它的生存,长期生活在安静的环境里,形成了活动缓慢的特性,它有着固定和临时的栖息地,并具有回归性。蛇岛蝮蛇主要食物是小型鸟类,年吞食6-8只鸟。蛇岛每年春、秋两季都有大量候鸟南来北往在此停歇,成为蛇岛蝮蛇的主要食物,是蛇岛蝮蛇能够在蛇岛上生存和延续下来的主要因素。蛇岛蝮蛇幼蛇的捕食率低于其它年龄组,其原因是:幼蛇个体小,食幅窄,可食鸟类只限于柳莺、绣眼鸟体形大小的鸟类,捕食机遇少,除捕食小型鸟类外亦食蜈蚣、鼠妇等无脊椎动物。
  栖息特性:蛇岛蝮蛇的栖息地可分为两类:一是临时栖息地,是蛇岛蝮蛇的扑食场所,该场所是小型鸟类经常活动停留的地方,如树枝和岩石等;二是永久栖息地,为其夜间栖息和冬眠的场所,如天然岩缝和岩洞。蛇岛蝮蛇的临时栖息地多选择在离永久栖息地较近的地方,且不轻易变动,往往数月以至数年使用同一栖息地。蛇岛蝮蛇的永久栖息地,其洞穴深度随不同生境和冬季冻土层的厚度而不同,在40-100cm间。
  日活动特性:蛇岛蝮蛇在早晨及傍晚出现较多,中午前后出现较少,这是与每天小型鸟类的活动有关。每天小型鸟类凌晨开始活动,蛇岛蝮蛇在此时也陆续上树或栖息在岩石上,等待小鸟的到来,8:00以后至10:00左右逐渐离去;15:00以后又陆续回到捕食地点,直到19:00左右才逐渐离去,这两段时间是一天之中小型鸟类的活动高峰。
  季节活动:蛇岛蝮蛇在3月中旬开始出蛰,到4月中旬,蛇岛上的气温较低,一般在10℃左右,小型候鸟较少,虽然一部分蛇岛蝮蛇已经出蛰,但很少活动,多数在石板或干草叶上晒太阳。从4月下旬开始,随着小型鸟类的增加,蛇岛蝮蛇开始进入活动旺季,直到5月达到高峰。6-8月中旬,尤其是7月,小型鸟类较少,蛇岛蝮蛇随之处于夏眠状态。8月中旬,随着小型鸟类由北向南迁徙路经蛇岛,蛇岛蝮蛇又开始了活动,9-11月上旬达到一年中第二个活动高峰。10月中下旬以后,随着气温的降低,蛇岛蝮蛇开始陆续入洞冬眠,到11月下旬,气温降到2℃时,完全进入冬眠。
  繁殖特性:蛇岛蝮蛇为卵胎生,即卵留在母蛇子宫内孵化,最后产出幼蛇。每年5月、8月至10月在岛上均可见蝮蛇交尾现象,一般都在树上,有时两雄一雌在一起。怀卵期3个半月,8月下旬开始产仔,9月中、下旬幼仔的数量明显增多,蛇岛蝮蛇的产仔期为8月下旬至10月下旬,每一条雌蛇产仔为1-8条。交尾一次,可持续3-4年不用交尾而产仔,但不是每年都产仔。
  二 鸟类
  蛇岛已记录到的鸟类有16目36科125种。其中雀形目鸟类73种,非雀形目鸟类52种。
  老铁山是东北亚大陆候鸟南北迁徙的主要通道之一,迁徙鸟的种类多、数量大,被誉为“老铁山鸟栈”,现已记录的鸟类有302种,隶属18目45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鸟类9种,二级保护鸟类45种。其中猛禽39种,占全国猛禽82种的47.56%,占东北猛禽53种的76.47%,占辽宁猛禽43种的 90.70%。
  保护区5年环志的鸟类中共有11045只雀形目鸟类,分属18科、37属、74种,占辽宁省雀形目鸟类种数(149种)的49.7%。其中:莺科18种,占总数的27.3%,以柳莺属居多;鹀科12种,占总数的16.2%;鸫科11种,占总数的14.9%。这些雀形目鸟类中属东洋种3种,占4.1%;广布种26种,占35.1%;古北种45种,占60.8%,古北界鸟类占优势,但其绝大多数为旅鸟。而24种繁殖鸟中,古北种鸟类与广布种鸟类之比为1.2:1,以古北种占优势。这些鸟中留鸟12种,占总数的16.2%;候鸟62种,占总数的83.8%,其中冬候鸟5种,占总数的6.8%,夏候鸟12种,占总数的16.2%,旅鸟45种,占总数的60.8%。
  根据老铁山地区的生态环境特点及鸟类的生活习性,将该区的鸟类大致分为四个生态类群。
  低山高丘陵森林鸟类生态类群:低山高丘陵目前分布着大面积的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迁徙的大型食肉猛禽常在这一生态环境中作短暂的栖息和停留,这类猛禽的代表有金雕、白肩雕、白尾海雕、虎头海雕、胡兀鹫、秃鹫、鹰雕、苍鹰、猎隼等。
  灌丛鸟类生态类群:低山林间灌丛和丘陵灌丛由于隐蔽性差,受人为活动频繁的干扰,在此生境活动栖息的多为雀形目小型鸟类,以植物种子和昆虫为食。常见的有各种鹀类、灰山椒鸟、红尾伯劳、大山雀、煤山雀等。在此生境中筑巢繁殖的鸟类有山鹡鸰、三道眉草鹀等。由于这些小型鸟种类多,数量大,因此这里聚集了不少以小型鸟为食的雀鹰、松雀鹰、燕隼等。
  海岸礁岩及滩涂鸟类生态类群:海滨滩涂具有丰富的无脊椎动物和浅水鱼类,为涉禽和游禽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海边岩礁石崖又为这些鸟类提供了安全筑巢的场所。常见的鸟类有黑尾鸥、红嘴鸥、海鸥、黄嘴白鹭,白眉鸭、白腰雨燕和环颈鸻等。
  农田村落鸟类生态类群:老铁山地区农田以玉米为主,还有小面积小麦、高粱、大豆和葵花籽等农作物。此外还有大面积的果园,这类生境为以谷物和果实为食的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条件。这种生境中常见的鸟类有黄雀、金翅雀、黑尾蜡嘴雀、锡嘴雀和鹌鹑等。
  三 其它动物
  蛇岛已记录的昆虫有58科117种。岛上还有少量的褐家鼠,蝙蝠等哺乳动物。老铁山地区除了鸟类之外,还有一些其它动物。属于两栖纲的有黑斑蛙、大蟾蜍等;属于爬行纲的有丽斑麻蜥、白条锦蛇、虎斑游蛇等14种;属于哺乳纲的有刺猬、野兔、蝙蝠等16种。
  老铁山******自然保护区
  老铁山位于大连旅顺口区西部,面临黄、渤两海,地理座标为东经121°6′30″,北纬38°40′32″,保护区范围是南起老铁山镇的老铁山, 北至双岛镇台北25公里长、东西宽约7公里的长方形范围。总面积17073公顷,其中核心区4000公顷。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主要保护对象为黑眉蝮蛇、蛇鸟特殊生态系统及候鸟。
  本区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保护区由蛇岛和老铁山两个部分组成。蛇岛地处渤海海湾,面积73公顷,最高海拔216.9米,岛山多天然岩缝和洞穴,灌木丛生,杂草茂密,候鸟聚群,是蝮蛇良好的栖息繁殖地,近2 万条单一类型的毒蛇---黑眉蝮蛇独占全岛,形成蛇岛特殊的生态系统。老铁山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是东北亚大陆候鸟迁徙的主要通道之一,每年春秋两季,有200多种、上百万只候鸟在此停歇,其中丹顶鹤、天鹅、鸳鸯等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区建立以来,在保护、研究、开发利用蛇类资源和保护候鸟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成为我国自然保护有效管理的典范之一。


 



东方旅游在线:中国旅游导航网站 英文域名:www.east-trip.com, www.cn3399.com;中文域名:“东方旅游在线.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