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旅游在线首页>东方文明>东方文明史www.East-trip.com
 商汤革命--(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



         商

  中国历史上继夏之后存在时间较长的一个王朝。从 公元前17世纪商汤灭夏后建立国家,至公元前14世纪中 叶盘庚迁都殷,及公元前11世纪商王纣被周武王带同西 南各族攻灭,共传十七世,三十一王,历时六百年左右。
  商代已进入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其农业比较发 达,已用多种谷类酿酒。手工业已能铸造精美的青铜器 和白陶、釉陶,交换也逐渐扩大,并出现了规模较大的 早期城市。其强盛时期的疆域东到大海,西到陕西东部, 北达河北北部,南至长江,为当时世界上的文明大国。   
起 源 和 发 展

  商族早在灭夏之前,就有了相当长时期的发展。它 最早活动于东方的渤海沿岸及河南河北,同山东半岛、辽 东半岛的古代土著民族有许多共同之处;有以玄鸟为始 祖的神话,还有用兽骨占卜、杀人殉葬、衣着尚白等习 惯。《尚书序》记载 :“自契至于成汤八迁。”据王国 维称,契居番,昭明迁砥石又迁于商,相土东迁泰山下又 迁商丘,上甲微迁于殷又迁至商丘,成汤灭夏定都亳,是 为八迁。后来又有过五次迁徙,所谓“殷人屡迁,前八后 五”,即仲丁迁于□,河□甲迁于相,祖乙迁于邢,南庚 迁于奄,到盘庚时最后定都于殷(今河南安阳),是为五 迁。从此,“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故 商又可称为殷或殷商。商人的屡次迁徒,或许由于受异 族的压迫,或许由于水旱之灾,或许由于扩张土地到更 肥沃的地区,并不一定表示商族早期是游牧民族。迁徙 的范围大概在今河南、河北、山西、山东一带。
  商代自汤开始,至纣灭亡,共传十七世,三十一王, 商王世系,据《史记·殷本纪》载,结合甲骨文考察,除 去个别有误,基本可信。在成汤以前,从契至成汤,凡 传十四世。《国语·周语》说 :“玄王勤商,十有四世 而兴”,即所谓商族的“先公”时期。这在《史记·殷 本纪》和甲骨文中也有记载。商族先公世系是:
  商自成汤建国、盘庚迁殷,至武丁时期,经过对周 围方国的频繁战争,疆域及势力影响空前扩大。殷都经 科学发掘证实,在今河南安阳西北的小屯村一带及洹水 沿岸周围的后冈、高楼庄、薛家庄、花园庄、小庄、四 盘磨、孝民屯、大司空村、小司空村、武官村、侯家庄、 秋口及同乐寨等二十几个村庄方圆二十四平方公里或更 大的范围内。以王畿为中心的商代统治区域为黄河中下 游的中原地区,即今河南北部及河北南部。但其势力所 及之地,已东起山东半岛,西至陕西西部,南及江汉流 域,北达河北北部。至于其文化对各地的影响,则大大 超越了这一范围。据考古资料看,东南和华南地区分布 于长江下游两岸的“湖熟文化”、江西北部的“吴城文 化”、西南地区四川境内的“巴蜀文化”以及北方内蒙 古、辽宁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 了商文化的影响。
商代世系表

   社 会 生 产

  农业 商代农业生产已成为社会生产的主要部门。 甲骨文大量记载了商人的农事活动,几乎包括与农业有 关的各个方面。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年”、“受黍年”、“ 受稻年”等类辞句。卜辞的田字作□、□等,即为田间 的阡陌和沟洫之形。由卜辞可知,商代的主要农作物有 禾、黍、稻、麦等。耕作的方法采用合力耕种及“焚田” (即火耕),并已使用粪肥肥田。商王除亲自视察田作外, 还常命臣下监督农耕。当时农业已能提供较多剩余产品, 卜辞中常见在收割后把粮食放入廪中贮藏的记载。
  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工具有木、石、骨蚌,亦有青铜 农具。耕具有耒、耜。耒为木制有歧头的木杈,用做翻 地;耜为木制无分歧的工具,用做插地起土。耨具有辰。 收割工具有镰、□,卜辞有□字,从□从刀,象以刀割 □之形。
商代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
商代农作物的再生产品有酒、醴、鬯。酒为黍或稻 所酿,醴为稻所酿,鬯为黑黍及香草所酿。商代出土的 酒器种类繁多,《尚书·酒诰》记载,人民嗜酒,田逸, 以致亡国,可见嗜酒风气之盛。酿酒业的发展,从一个 侧面反映了商代农业生产的发达程度。
  园艺和蚕桑业亦有发展。卜辞中有圃字,即苗圃;有 囿字,即苑囿。果树有杏、栗等。卜辞中又有蚕、桑、丝、 帛等字,商代遗址中还出土有玉蚕及铜针、陶纺轮等物。 在出土的青铜器上有用丝织物包扎过的痕迹,从出土的 玉人像上也可看到其衣服上的花纹。可见商代的蚕桑业 及丝织业已较发达。
  畜牧业和渔猎 商代畜收业也很发达,后世所称的 “六畜”,都已全备。卜辞中的“为”字,像以手牵象 之形,所谓“商人服象”。卜辞中又有牢□、□、□等 字,即饲养牛羊马猪的栏圈。商人爱马,卜辞中的骊、□、 驳、□、□、□及犸、□、□、□等,即是指马。对于 牛、羊、犬、豕等的毛色,商人已能加以区别,还注意 到牲畜的牝牡,并使用了去势术的技术。商代的六畜也 为人所食用,食品中的羞字从羊,豚字从豕,镬字从隹 即禽,证明羊豕禽等已作为商人普遍的食物。商代六畜 还用于祭祀,有太牢(即牛羊豕)、少牢(即牛羊或豕 犬)之称。商人祭祀,一次用牲可多达数百头,而且往 往牛、羊、犬、豕合用,没有高度发展的畜牧业是不可 想象的。
  商代的黄河下游中原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并 有广大的森林、草原、沼泽、湖泊,故作为农业、畜牧 业补充的渔猎也很发达。卜辞中有“王鱼”、“获鱼”的 记载,商代遗址中也出土过许多鱼类、蚌类的遗骸。捕 鱼的方法主要有网罟、钩钓、矢射等。卜辞中又有“王 田”、“王狩”、“获鹿”、“获麋”、“获虎”、“获 兕”及“获象”的记载。狩猎方法主要有犬逐、车攻、矢 射、布网设陷甚至焚山等,猎获野兽的种类和数量相当 惊人。商王一次田猎获鹿可多达三百四十八头,获麋最 多的是四百五十一头,足见其规模之大。
  手工业 商代的手工业分工较细,有铸铜、制陶、制 骨、琢玉、漆器等门类,各种手工业都已有了显著发展 和突出成就,而其中最能反映时代特点和工艺技术水平 的是青铜铸造业。
  商代是青铜器的全盛时代,其品种繁多,主要类别 有礼器、兵器、生产工具及车马器,其中最重要的是礼 器。礼器中数量最多的是酒器,有爵、角、□、觚、觯、 尊、□、卣、□、觥、壶、□、瓿、禁、勺等;另有食 器鼎、鬲、□、□等;乐器铙、鼓、钲、铃等;兵器戈、 矛、钺、矢镞等;工具刀、斧、锛、凿、针、锥等。(见 彩图商代妇好□尊、商代妇好铜钺)
  商代青铜器的制作为范铸。商代遗址中已发现铸铜 作坊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陶范、坩埚块、木炭、小件铜 器的铜锭、铜渣等。熔铜的工具除有草拌泥制的坩埚外, 还有外敷草泥的缸或大口尊。通过对青铜器中铜、锡、铅 合金成分的研究,可知其与《考工记》所载之“六分其 金而锡居一”的“钟鼎之齐”大体相近。商代晚期的司 母戊方鼎重达875公斤,鼎身和四足为整体铸造,鼎耳则 是在鼎身铸成后再在其上浇铸而成。从铜工作坊规模之 宏大、炼铜技术之高超、器物制作之精美、种类之繁多、 花纹之复杂、制范技术之纯熟,都可看出商代生产技术 及青铜铸造的水平。
  出土的商代青铜器中还有铁刃铜钺,现已于河北藁 城及北京平谷两处商遗址中各发现一件。经检验,其刃 部是利用天然陨铁锻打而成的,证明商代已知道用铁。此 外商代遗址中还曾出土金块及小片金片,可知当时已有 黄金并有熟炼的冶金技术。
  陶器是商代社会的主要生活用具,制陶是商代重要 的手工业部门。陶器的种类有灰色、红色的泥质陶和夹 砂陶,还有更高级的硬陶、白陶和原始瓷器。器形有炊 器鼎、鬲、□,食器簋、豆、盂,酒器□、觚、爵等,储 盛器罐、盆、瓮、缸、大口尊等,其中最能代表商代制 陶工艺水平的是白陶和釉陶(原始瓷器)。白陶以瓷土、 高岭土为原料,经1000℃高温烧成,胎质纯净洁白,表 面有雕刻精美的花纹。釉陶以瓷土为原料,器表敷釉呈 青绿色,经1200℃高温烧成,胎骨细腻致密,无吸水性 或吸水性很弱,是敷釉技术的最早发明,在中国陶瓷发 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骨器在商代使用范围很广,种类包括生产工具铲、锥、 刀、针和鱼钩,兵器镞及生活用具簪、梳、匕、叉等。牙 器有雕刻的梳、筒、杯,象牙杯上刻有精细的花纹并镶 嵌有绿松石。骨器作坊遗址中还发现大量的骨料及半成 品,其原料多为牛、马、羊、猪骨及鹿角甚至人骨,并 发现制骨用的青铜刀、锯、凿、砺石等。制成一件骨牙 器,大致需经过选材、锯材、加工成形、打磨及雕刻、镶 嵌等工序。骨簪的顶端还刻有不同形状的鸟头。玉器均 为软玉,产量很大。颜色有绿、褐、白等,种类主要有 礼器琮、璧、圭、璋、璜、琥及其他用于礼仪的尊、□、 磬、矛、戈等,实用器有杯、盘、臼、杵、梳,工艺装 饰品有头饰、玉环、玉珠,以及各种不同形状的佩玉、玉 人、玉象、玉虎、玉鸟、玉龙、玉凤、玉鱼、玉蝉、玉 蚕等。商代玉器切割整齐、琢磨光润,动物姿态生动活 泼,表现出强烈的艺术效果。漆器易腐朽,故现今所见 商代漆器仅为一些残片及颜料痕迹,但从中亦能了解其 颜色、花纹等情况,证明当时的漆器工艺已具相当水平。   建筑 殷墟已发现宫殿基址五十多座,一般建筑在 夯土台基上,柱下用砾石作基础,有的柱础间还垫有铜片, 房架用木柱支撑,墙用版筑。****的基址南北约长85米, 东西约宽14.5米;最小的仅长2.3米,宽1.85米。基址方 向多面向南北,亦有面向东西的。很多基址排列成行,遥 相呼应,开创了后世厅堂建筑之独特风格。卜辞中所记宫 室有大室、小室、东室、南室、祠室、血室、皿宫、公宫、 东寝等。由于年代远久,这些宫室的营建已不可考,但从 卜辞有关字形构造,如 :“□”、“墉”、“京”、“高” 等,还能知其形状。商代的建筑遗址中尚未发现砖瓦,建 筑结构仍为“茅茨土阶”。但仅从基址的规模,即知商 代建筑之宏伟,建筑技术水平之高超。
盘龙城宫殿复原图
郑州商城城垣
  除宫殿外,还有较为简单的单室房屋及半地下式房 屋,有些遗址中还发现有建筑用的土坯。商人已知在土 坯间用草拌泥粘砌,它可看成中国建筑技术史上的一个 重大进步。
  商业和交通 商代的交换由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而日渐增多,部分商人“肇牵车牛远服贾”。商代遗址 中出土有海贝、海蚌、鲸鱼骨、大龟骨等海产物品,其 来源除赠送、进贡及征集外,也有商人长途贩运而来的。 除以物易物的交换外,当时已开始使用货币。商代货币 的主要形态是玉和贝,殷墟墓葬中出土有大量的贝,最 多的达千枚。除天然贝外,还有石贝、骨贝、蚌贝、玉 贝及铜贝等仿制贝。卜辞中有“赐多女有贝一朋”,金 文中亦有“王赏戍嗣子贝廿朋”的记载,证明贝在当时 已用作货币,并以“朋”为计算单位,以十枚贝为一朋。   交通工具主要是陆路的车和水路的船。卜辞中有车 字和舟字。商代遗址中发现车马坑多座,出土的马车有 二马一车和四马一车,车为木制,有铜车饰,单辕、一 □、一舆、一轴、两轮。车用于田猎、作战等。商代的 舟,尚无实物证据,但知其用于渡涉。

阶 级 关 系

  王权 商代的最高统治者是商王,商王自称“余一 人”、“一人”,享有绝对权力。商代王位的继承法为 父死子继与兄终弟及两制并用,凡子即王位者其父即为 直系。周祭中,直系先王及配偶有资格列入祀典,而无 旁系先王的配偶。到商代后期更有“大示”(直系先王 的庙主)及“小示”(旁系先王的庙主)之分别,祭祀 “大示”的宗庙为“大宗”,祭祀“小示”的宗庙为“小 宗”。这种家族中祭祀上的差别,正是商代宗法制度的 表现。
  卜辞中商王亲属称谓有祖、妣、父、母、兄、弟,且 有“多祖”、“多妣”、“多父”、“多母”之称。先 王的配偶称妻、妾、母、□,与商王有血缘亲族关系的 有“王族”、“多子族”。这些宗族同商王形成亲疏不 同的宗法关系,他们构成“百姓”的主体,而为首的是 商王自己。
  官制 商王以下的统治机构,分“内服”“外服”,即 王畿内与畿外之地方两种。《尚书·酒诰》中有“越在 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君”,“越 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结合卜辞的记载,商 代的官制在畿内大致有:负责政务的尹、多尹、臣。臣 又有王臣、小臣、小众人臣、管理耕藉的小藉臣、管理 山林的小丘臣、管理车马的马小臣等等。武官有多马、多 亚、多□、多射、多犬、五族戍等等。史官有作册、多 卜、多工、巫、祝、吏等等。王畿外为商代之“四土”,这 些地区散布着许多“服王事”的方国及部落,为商代的 侯、伯。卜辞及文献中有攸侯、杞侯、周侯、犬侯、先 侯、侯虎、侯告及宋伯、□伯、易伯等等,他们不仅要 臣服于商王,还向商纳贡,负担劳役及奉命征伐。有关 商代官制的材料不多,尚需进一步探讨。
  军队 商代军队以师为单位,卜辞有“王作三师,右、 中、左”。“三师”为军队的基本组织形式,大概相当 于后世的三军。虽然每师的具体人数尚未见有记载,但 从商代的征伐战争规模可知一二。征招兵员有时几百人, 甚至上千人,战争时间有的长达几个月,杀敌亦有千百 人。另外,商王的大规模田猎活动也相当于一次出征,并 通过狩猎训练军队。
  商代军队包括车兵及步兵,作战方式普遍使用车战。 考古发掘中发现不少商代车马坑,殷墟小屯C20号墓中出 有一车四马三人以及三人使用的三套兵器,可知一兵车 载三人。小屯宗庙遗址前的祭祀坑中还发现象征军队阵 式的葬坑,包括两个方阵。一阵为步兵,有三百人左右; 另一阵有兵车五辆。部分列左、中、右三组,与卜辞记 载相符。车战中,射手以弓箭为武器,墓葬里还有大批 青铜兵器如戈、矛、镞、钺及胄等。
  平民和奴隶 商代的平民和奴隶由众、刍、羌、仆、 奚、妾等不同身分的人组成。卜辞有众、众人,是商代 的自由平民。他们从事农业生产劳动,有战事时还被征参 加作战。商代奴隶的来源是俘虏,卜辞中有“获羌”,即 从羌方俘获来的奴隶。又说“王令多羌□田”及“多羌 获鹿”,可知羌人用于农田劳动及狩猎活动。奚、妾大 概为女奴隶。奴隶的另一个来源是罪犯,《说文》中之 “象罪人之在屋下执事者”,即为来自罪犯的奴隶。 河南安阳1001号墓椁室
安阳武官村大墓的殉人
  人殉和人祭 商代的奴隶,不仅要从事各种劳役,而 且可以任意遭杀戮,甚至用以殉葬或祭祀祖先,其数量 很大。殷墟侯家庄大墓中的殉葬者,约四百人,仅武官 村大墓中就有殉葬者近百人。其中有被反绑及砍下头的 殉人。殷墟还发现有很多人祭的遗迹,在一批排葬坑及 散葬坑中,有被杀的无头人骨架及人头骨。此外,宫殿 建筑、宗庙以至一般居室的基址中,也都发现有人祭遗 址。卜辞中亦有大量杀人祭祀的记载,其中最多一次杀 祭者达五百人。人祭的手段包括砍头、肢解、焚烧等。被 杀者多为俘虏,其中又以羌的数量最多,此外还有仆及 少数的妾等。
  刑罚商代的刑罚有伐(砍头)、扑、墨(即黥刑)、 劓(用刀割鼻)、宫(宫刑)、刖(用刀或锯割去腿) 等,后世的五刑在商代即已有之。卜辞中有不少关于刖 刑的记载,一次受刑者达数十人及百人。殷墟曾发掘出 戴梏的男女陶俑,男俑双手梏在背后,女佣双手梏在胸 前。卜辞中的“□”字,就是刑具的象形字;“执”字, 即人跪地手戴梏形;“圉”字,即方框中之人跪地戴梏, 意为牢狱;还有王命小臣“作圉”,即建造监狱。

  方 国 各 族

  在商王朝的周围,还聚居着许多大小民族,即“多 方”、“多邦方”。其方国首领称“白(伯)”。方国 有土方、井方、羌方、召方、巴方、□方、亘方、大方、 印方、尸方、危方、林方、马方、龙方、虎方、箕方、鬼 方、□方、□方、盂方等。商代自武丁时期起,曾长期大 规模对外族外邦作战,先后征服了多方及其他小国。征 服后的各方国除对商王表示臣服外,还需负担诸如防边、 进贡、纳税、征伐等项义务。
  商王为抵御外族外邦的侵扰,亦为扩大自己的领土, 掠夺奴隶和财物,经常向外族征伐,尤以武丁及帝乙、帝 辛时为盛。武丁对羌方、土方、□方、鬼方等的征伐,卜 辞中均有记载。对方国的征伐要征集众多的兵员,时间 也相当长。如武丁伐鬼方,三年克之;帝乙征人方,往 返一次几乎历时一年。商王朝经过一系列对外用兵,使 疆域进一步扩大,成为“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 四海”的强大国家。

   文 字 和 宗 教

  文字 《尚书》称:“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商代 的文字主要有刻在甲骨上的甲骨文与铸在铜器上的金文 以及刻在陶器、玉石上的文字。其中发现数量最多的是 甲骨文与金文。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商王利用龟甲、兽骨 进行占卜的记事文字,迄今已发现约十五万片。虽然它 的内容以占卜为主,所反映的事物受到一定限制,但也 包含了从武丁至帝乙、帝辛年间祭祀、征伐、田猎、农 业、畜牧、地理、方国等社会的各个方面,是研究商代 历史的重要文字资料。
  由于行文有一定款式,甲骨卜辞一般都很简短,一 二字到数十字不等。甲骨文单字约五千左右,其中可识 的约一千五百字左右。甲骨文并不是最早的汉字,却是 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比较完整的文 字。从字形结构来看,它已具备《说文》中的六书,即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等造字方法。从 语法上来看,其词类已有名词、代名词、动词、助动词、 形容词、数词等等。其句子形式、结构序位也已与后世 语法一致。甲骨卜辞在文字结构和语法上已有今日文字 和语言的基本形式,它已经历了长期演变的历史,是一 种相当进步的文字。
甲骨文中的月食记录
  宗教 《礼记·表记》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 神,先鬼而后礼。”商代的宗教观念,是上帝崇拜和祖 先崇拜,且两者紧密结合。商王受命于天,死后又回到 上帝左右,因而请命的对象也包括上帝与祖先。商代盛 行占卜,凡事大自祭祀、征伐、天时、年成、田猎,小 至私人疾病、生育,无一不求神问卜,以定凶吉与行止。 人同鬼神之间的交往已成为一项专职,掌管占卜事宜的 卜官为巫、史及卜辞中的贞人。
  占卜所用的材料为龟甲与兽骨。先将甲骨整治好,用 时在其背面钻凿、灼烧,并依据正面裂出的兆纹来定凶 吉,然后由卜官将占卜的过程及内容事项刻写在甲骨上, 这种卜辞即是甲骨文。

   科 学 和 文 化

  历法 商代的历法是迄今已知较为完整的最早的历 法。商代历法为阴阳历,阳历以地球绕太阳一周,即□ 日为一回归年,故又称“四分历”。阴历以月亮绕地球 一周,即二十九或三十日为一朔望月。商代用干支记日, 数字记月;月有大小之分,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 十二个朔望月为一个民用历年,它与回归年有差数,所 以阴阳历在若干年内置闰,闰月置于年终,称为十三月。 季节与月份有大体固定的关系。
  商代每月分为三旬,每旬为十日,卜辞中常有卜旬 的记载,又有“春”“秋”之称。一天之内,分为若干 段时刻,天明时为明,以后有大采、大食;中午为中日, 以后有昃、小食、小采。旦为日初出之时,朝与大采相 当,暮为日将落之时。对于年岁除称“岁”、“祀”之 外,也称作“年”。
  天文学 商代天文学中许多天象在卜辞中均有记载, 如“日月有食”、“月有食”,在日食时并有“大星”等 现象出现,可见对日、月食的观察之精细。卜辞还记载 了观察到的“大星”、“鸟星”、“大火”等,不仅有 恒星,还有行星,后世的二十八宿中的一些星座名亦见 于卜辞,卜辞中“有新大星并火”,即是说接近火星有 一颗新的大星。当时已有立表测影以定季节、方向、时 刻的方法,卜辞的“至日”、“立中”等,就是这方面 的记载。
  气象学 商代观测天象与观察气象是相联系的。由 于农业、畜牧业以及田猎等活动的需要,对气候的变化 特别予以重视。卜辞中记有许多自然现象,“启”、“易 日”为天晴,“□”为阴天及浓云密布,“晕”为出现 日晕。记录自然界变化的有风、云、雨、雪、雷、虹、霖、 雹,风有大风、小风、骤风。卜辞中还有祭东南西北四 方风神的名称,如□(和风)、□(微风)、□(厉风)。 记录雨量的有大雨、小雨、多雨、雨少、雨疾、从雨、丝 雨、延雨、□雨。商人不止对一日之内,并且对一旬、数 旬及至数月的气象变化进行了连续的记录。
  医学 卜辞中记有疾首、疾目、疾耳、疾口、疾舌、 疾齿、疾言(喉)、疾自(鼻)、疾腹、疾胸、疾手、疾 肘、疾胫、疾止(趾)、疾骨等多种疾病,包括了后世 的内、外、脑、眼、耳鼻喉、牙、泌尿、妇产、小儿、传 染等科。对一些疾病,还有更细的分类,如“疾齿”中 就有“龋齿”的记载。
  商代已设有专司医药疾病事务的官职“小疾臣”。商 人对于疾病,除祭祀鬼神以求福□之外,治疗的方法见 于卜辞的有针刺、艾灸以及按摩。最早的针刺是用砭石, 《说文》中有“砭,以石刺病也”。河北藁城的商代遗 址中就出土有用于医疗的砭镰,还发现有桃仁及郁李仁 等种子中草药。
  数学 在数学方面,商代已采取了十进位计算,卜 辞中分别有个、十、百、千、万,****的数字已有“三 万”。
  总之,商代历史资料丰富,商史研究对古代历史有 着极为重要的意义。